2018 年 10 月摘要
Table of content:
About
10 月几乎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度过,所以相关的阅读进行的还不够, 下个月希望有突破。
注:技术书通常我都会按照一个主体多本的不同章节对比阅读,然后写笔记或者博客,所以摘要里面通常不覆盖。
Books & Movies
永恒的终结
「永恒的终结」的最后两章简直太精彩了,前面的一些疑问都被解答,同时自己对「永恒时空」的立场发生了大反转。把最后一章和前面铺垫的细节又看了一遍,实在是回味无穷。很难想象这本书是 1955 年写成的,应证了一个人的推荐语「科幻小说不能多看,尤其是涉及终极思考的那种。因为它会轻易地把你从现实世界里抽离出来,让你看到时空是多么广大,生命是多么渺小,你的存在,甚至一切的存在是多么的无意义。它会给你带来强烈的美感,继而是空虚,最后是恐惧,最强的迷幻剂不是达利,不是平克佛洛伊德,是阿西莫夫。」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159064/
Reel Rock 12
和平时一起攀岩的好友看的纪录片,感触良多,想起了「一代宗师」里面的宫二提到的「迷」字。高手之所以为高手,他们比普通人要投入更多时间,忍受更多伤痛,接受更多失败但总在不断失败中突破自己,最后, 更享受这一切的一切。
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 风味实验室
在看陈晓卿新的「风味人间」以及配套的「风味实验室」。在看到「风味人间」之前还温习了下「舌尖上的中国」,拍的可真是好呀。
「风味人间」相比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国」,明显拍摄资金更多,镜头的游走也更高级。但是可能是有时候过于炫技或者不贴切的剪辑,让我经常不知道每集主题是什么。
「风味实验室」是一档配套的谈话节目,每期会有一个主题。里面的嘉宾很多都还挺有意思的。庄祖宜,董克平,以及陈晓卿的出现会让我对食物有很多新的思路。比如,庄祖宜说了一句话很有道理,大致意思是如果你不了解或熟悉当地的饮食习惯,烹饪方式和食材选择,你就不会明白那些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菜肴里面在玩什么招数,他们突破的点是什么。
另,特别想要推荐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以及董克平的书。对食物的理解和鉴赏本身就已经很难了,他们还能用非常朴实但字里行间充满魅力的方式记录下来。
Searching, 暗网 2
「Searching」是一个非常尊敬的前辈推荐的,评价非常之高。看的过程中因为评分猜到了故事的反转。怎么说呢,剧情非常紧凑环环相扣,剪辑也非常新颖,很值得一看。同时一个类似剪辑方式的「暗网 2」可能就可怕很多了.. 千万别看。
短阅读
Apple Watch Series 4 — Better You
Apple Watch Series 4 — Better You — App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s4yxJcvW3s&feature=youtu.be
最近和几个好朋友开启了 Activity Sharing,实际情况和 Apple Watch 的广告还是有点相似的。这么一个小的事情对平时的运动观念影响还是挺大的。竞争真的是很有趣。
顺便研究了下 Apple 计算 Competition Points 的算法, 大致是这样的: 最终的 Points 是 Move, Exercise, Stand 的完成比例之和乘以 100,假设你 Move 目标是 300, 完成了 400;Exercise 要求完成 30min 你做了 50 分钟; Stand 要求至少每 12 个小时里面有站立行为你完成了其中 7 个小时,那么最终得分是 (400/300 + 50/30 + 7/12) * 100 = 358 。每天 600 分的上限。
另, Behind the Mac — 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 Apple link 也很酷。
攀登的一万种可能
参加了知乎「攀岩的一万种可能」盐沙龙活动,听了一些北大山鹰社成员以及国内一些攀岩代表人物的分享, 收获非常大。
第一个嘉宾是孙斌,他本人以及演讲都非常有趣。北京大学化学系,加入了北大山鹰社之后,人生就开始有了巨大的转折。毕业之后成为职业运动员,自己多次完成过七大洲的最高峰,也带领过很多人登顶,他说这个对他而言意义很大。他在写过攀登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的过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10997/answer/68684972 以及一些其他关于登山的问题。
他在演讲中提到了在「奇遇人生」里面带着阿雅和窦骁攀爬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的过程,我回去看了下。虽然觉得剪辑不是很有重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雨停。但是看了导演的文章之后觉得攀登和从事攀登的人都变得有趣和可爱了很多,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697462/。
当天另外一个嘉宾是何川,民间攀登的代表人物,在活动上详细讲了前前后后爬布达拉遇到的问题,以及为了完成布达拉峰中间做的准备。包括为了练习大岩壁去爬华山,以及布达拉峰周边的山峰。他第四次尝试布达拉峰的过程,岩点前后记录了背后的故事,非常多的细节和人物背后的故事,很有趣。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063224
段永平的「Stop Doing List」
https://m.huxiu.com/article/265373.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这篇文章其实是好几个朋友在朋友圈分享的,所以进行了阅读。里面是记着的一些提问和段永平的回答,乍一看其实有点「鸡汤」或者成功学,但是段永平里面的一些观点,确实非常值得学习,以下是一些摘要:
段永平依旧表达了自己对苹果的看好,同时直言不讳地表示 “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性能不好找的借口”。
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 “本分 + 平常心”。平常心,就是 rational(理性),就是回到事物的本原,就是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Stop Doing List,说的是做对的事情,但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
很多人经常做一些明知是错的事情,是因为抵挡不了短期利益的诱惑。举例,OPPO/vivo 的 Stop Doing List:没有销售部(因为不需要谈生意);不单独和客户谈价钱(所有客户一个价,省了双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10 年 20 年加起来很恐怖啊);不代工(代工的产品没有大的差异化,很难有利润);没有有息贷款(永远不会倒在资金链断裂上。芒格说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就不去哪里,多数企业垮掉都是因为借了太多钱了。)
- 现在手机(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小米这种先圈用户,再通过其他方式变现;二是苹果这样,靠产品本身赚钱。哪种好?
段永平:首先,圈客户的角度,苹果比小米厉害;其次,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
- (什么是)企业文化?
段永平:企业文化就是 Mission、Vision 和 Core Values。“Mission” 是为什么成立;“Vision” 是我们要去哪里;“Core Values” 是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 怎么看待中国企业爱弯道超车?
段永平:Alaska 有句话,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径是迷路的最快的办法。)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关注本质最重要!不然即使超过去,也会被超回来。
- 怎么看待特斯拉?
段永平:芒格说,马斯克是个被证明了的天才,他的 IQ 可能是 190,但他自己认为他是 250。但是 run a company,you must be rational。在我眼里,特斯拉是一家价值为零为 zero 的公司,迟早要完。他的 culture(企业文化)很糟糕。
Python 文章视频分享的 blog
@wen 搞的 http://blog.pyzh.org/ ,这里的文章主要都是 @wen 选的, 非常良心地写了推荐原因、阅读摘要和扩展阅读。曾经和这种爱折腾性格又好的人共事真的很有趣呀。里面的一些文章都还挺有意思的,比如:
- 写一个简单的解释器 http://blog.pyzh.org/2018/10/22/simple-interpreter-lexical-analysis.html
- Working with Asynchronous Celery Tasks – lessons learned link
线性代数的本质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6731067.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liujianlin 推荐「这是你没有看过的线性代数版本,只需 3 分钟,你就会跟我一样,爱上这个系列。不开玩笑,这是我看过从几何角度解释线性代数概念讲得最好的。如果大学本科的老师能以这种方式展开讨论,大概我的线代也不至于那么烂。」
Music
Feist
你可能对 Feist 这个名字陌生,但是你可能已经听过她的歌了,比如「1234」曾是 iPod 广告曲,「Mushaboom」在(500)Days of Summer 中出现。Feist 带给我的感觉是与世无争,不迎合听众。非常喜欢「Lei it Die」和「The Reminder」这两张专辑。
她的音乐路其实非常坎坷,在寻找演绎风格,中间还经历了嗓子不能发声进行治疗。非常难能可贵。
Sam Smith
10 月去看了 Sam Smith 的现场,怎么说呢,对 Sam Smith 有种很复杂的感情,看着他从选秀节目出道,外型上的一点点蜕变,以及取得现在的成绩。在现场,他提到很多歌曲背后创作的故事,他是有能力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推荐「In The Lonly Hour」「The Thrill of it All」这两张专辑。
陶喆
Apple Music 突然随机到陶喆的「请继续,任性」之后,这一天的听歌主题也就变成了陶喆。从「太美丽」到「David Tao」,再听听「黑色柳丁」,感叹下人生真美好。发现陶喆早期专辑里面很多歌前奏部分都会带一些说话,像是在耳边悄悄话, 非常迷人。
James Bay
「Let it Go」这张专辑简直是神作,听 James Bay 的现场和专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严肃或者说投入感,可能是他的声音或者是作品类型使然。
HUMBERT HUMBERT
HUMBERT HUMBERT 是一对日本的夫妇,是我珍藏很少给别人推荐的组合。不知道听什么,心情好或者不好,就会翻出来一张专辑一张专辑地听。之前在北京糖果看过他们的现场,女生唱歌,男生伴奏,用着刚学的普通话跟大家问好,非常可爱和温馨。他们总会给我传达一种音乐最原始的快乐。
关于头图
拍摄自青岛极地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