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月摘要
🤯 About
五月进入了「报复性」运动,但是苦苦追回之前的状态已越发吃力,保持和进步,在某种程度都好难。
(头图拍摄自迪拜)
📚 Books
男性妥协 (豆瓣) 一本深度访谈,描述了城乡迁移和家庭关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看的非常快,看的时候,「男性」也不再仅仅是「男性」,而是这个社会上若干的个体,无关性别。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豆瓣): 因为工作的一些相关性刚开始看这本书,并且应该会吭很长一段时间。对我而言已经非常系统和适合入门了。作者王喆在豆瓣上的回复也非常的坦诚,「这本来是一本写给我自己看的书,期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出我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起点,让之后的知识也在其上开枝散叶。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主张的学习方式,把领域知识串联起来,梳理出他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这样不仅压缩了知识的总量,也让你在工作之中能够知全局而择优。」
📽 Movie
风味人间 第二季: 口中齿舌留香,眼里星辰大海。
天注定 (豆瓣): 几个真实的血淋淋案件拼凑成的故事,在 说说侠义与暴力 里面描述的特别贴切「没有话语权的社会底层民众在面对腐败、财富分配不均、权势之人的欺压及生活迷茫之时的无能为力,导致负面情绪逐渐积攒而爆发的精神扭曲甚至暴力应对,这种 A touch of sin,可以算得上片中角色的一种无奈的 “暴力” 反抗」
暗杀: 河正宇也太帅了吧.. 全智贤婚礼那场打戏太好看了!
Mary and Max | 玛丽和马克思: 再一次看,对这种骨子里的孤独、自卑、自闭、压抑感同身受。
喊 · 山: 身世浮沉雨打萍,深山的压抑、呐喊和敢爱敢恨,那个愿意不顾一切保护她、照顾她的人出现了,但是也只能到这了。
A Perfect World | 完美的世界: Trick or Treat 之后,小男孩尝试了三次,最终俩人才开始大手拉小手,对这一段印象深刻。
Cold Mountain | 冷山: 雪地里相遇时,Ada 手拿着猎枪,声音沙哑,带着气势,和几年前的她判若两人。而对面,是死里逃生的 Inman。这几乎是一段陌生的爱情,但在战争的背景下,又显得格外伟大。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 暖暖内含光: Clementine:I’m not a concept, just a fucked-up girl looking for peace of mind. I’m not perfect.
Joel:I can’t see anything that I don’t like about you right now.
Clementine:But you will. You know. You will think of things. I’ll get bored of you and feel trapped, because that’s what happens with me.
邪不压正 (豆瓣): 最开始其实是奔着回味许晴的镜头去的,后来觉得周韵的角色好有魅力,整个节奏像是看完了一场先锋话剧。看完 20 个彩蛋 后,感叹姜文还是非常有想法。
一出好戏 (豆瓣): 怎么说,感觉电影试图讲清楚在孤岛背景下的权利的反转和人性,但是,讲故事的节奏还有进步空间。
十三邀第 4 季第 9 期:许知远对话薇娅: 看完这个访谈还是很惊讶于薇娅现在取得的成绩,以及之前的一些经历。在一个领域走到这个份上也挺难的,而感觉更难的是她描述的没有疲惫的状态。
🎼 Music
聆听音乐(第七版) (豆瓣):
最近每天回家时总会翻个一两节,结合着书里面给出的鉴赏曲目,整个过程非常有趣。
**《相信未来》义演 **
印象深刻的有几个,王菲和常石磊的《人间》,改编了词,「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好的天空,天晴之后总会有彩虹」,多希望是这样啊;易烊千玺的《南屏晚钟》,听完之后还挺惊喜的,多了一分轻快;郁可唯《路过人间》,喜欢这首歌还是因为《我们与恶的距离》,「嘿,要明白,人会来,就会离开」又多了一丝凉意。
** 林忆莲《盖亚》《0》**
这张专辑的主题、唱法都毋庸置疑。听的时候总会想起王菲的《浮躁》。
🧾Articles
2020 普利策奖公布:严肃媒体依旧是最大赢家丨谷雨计划& Pulitzer Prize: 2020 Winners List - The New York Times 「与往年一样,本届普利策奖分为新闻奖与文艺奖。本届奖项共分 22 个类别,新增了 “音频报道” 这一奖项。新闻类获奖作品题材多样,既有对纽约出租车司机生存状况的揭露,也有对全球变暖后果的解释性报道;既有对地方政府腐败与失职的批判,也有对影响国际格局的重大事件的跟踪。同时,延续了过去几年普利策奖的趋势,《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拥有资源优势的严肃媒体依然是该奖的最大赢家」,每每看完这些报道,总会想起《新闻编辑室》里面 Mac 描述的她做新闻的初衷「when there’s no information, or much worse, wrong information, it can lead to calamitous decisions and clobber any attempts at vigorous debate. That’s why I produce the news.」
bilibili 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是眼里有光。
这段视频最开始是在朋友圈火,后来也引发了很多争议。而这些大多来自于对「后浪」所拥有的的质疑,比如「选择」。
深度解读一系列种族歧视事件引发的美国暴乱 | Daily Show:
看了好几遍,角度非常棒。Daily Show 的 Trevor Noah 对最近纽约中央公园白人女子假报警,到明尼苏达黑人男子被跪压致死事件,描述了他的看法,角度非常的独特,关于社会契约。
他引用马尔科姆 · 格拉德威尔在《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中提到的的社会合法性三原则:1)对原则达成一致 2)相信权利机关是公正的 3)全社会的人会被公平对待。
而很多人看到暴乱时的不适,认为社会契约被摧毁,而这是很多有色人种每天在面对的。
王小波:知识分子的不幸: 喜欢文章由乔叟《特伯雷故事集》中「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引出的「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
王小波是这么描述的,「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我今天爱你,明天不爱,这叫自我的流动性,灾难加速了这种流动 | 请回答 2020 Vol.02: 有一个概念,叫做 “自我的流动性”。我们常常会幻想我们的每个自我是统一的、完整的一个整体,我今天爱你,明天还爱你,这个叫做自我的一致性。可是自我是有流动性的。灾难会加速自我的流动,也会改变我们的价值排序和叙事方式。当我们以新的尺度审视关系、审视生活时,我们困惑的不再是拥不拥抱,而是那个陌生的自我本身。
北京街头露宿者的 100 种人生|故事 FM: 一位社工在描述自己在街头巷尾寻找露宿者,倾听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完成心愿。遇见他们时,他可能正为卖不出的废品发愁;可能年过六十,找不到工作,却又不甘潦倒归乡;可能翻遍了美食街的垃圾桶,也吃不上一顿饱饭;可能守着地下通道里的铺盖,等待沉冤得雪的那天;可能日复一日在寺门口静静念经,没有一点迷惘……
这家亏损的独立书店里,有一位讨人厌的老板|故事 FM: 讲述者是亚述,在上海经营了一家诗歌书店。开书店的始末源于偏执,「不是有本书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吗?你们都认为文学书店不能存在,我偏偏要开一家诗歌书店」。
九岁那年,乡亲们决定毒死我的精神病爸爸|故事 FM: 主人公描述了小时候眼中有精神病的父亲,发病的过程和乡里人联合着家人毒死了他,以及父亲过世之后的生活。
和养母对话:妈妈,我想知道你亲生儿子的故事 |素人采访: 作者采访了自己的养母,聊起了养母之前亲生孩子的死,聊了领养孩子的始末,和自己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被领养的。中间哭了很多次,里面的真情让人动容。
「对开书店这件事,我已经快绝望了」: 一家开在沈阳的独立书店,描述了在实体书店上的艰难。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走进书店,说的是「去书店看书」,而不是「去书店买书」呢?书店到底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疯狂的口罩:那些红了眼的入局者 | 故事 FM: 从做口罩生意的学生,到卖熔喷布机器的商人,描述了疫情期间口罩生意的「国难财」、熔喷步价格起伏和中间的疯狂。